刘霜,扶贫让她更美丽
翟新建 仇进忠
初春时节,邯郸市大名县前现城村原野一派春意盎然,刚种植的一排排树苗和随风摇曳的花苗,给这个曾经黄沙漫天的贫困村带来层层生机。这个地处河北、河南、山东交汇处的乡村,老百姓俗语“一脚踏三省”,看似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是一个土壤贫瘠,资源匮乏的贫困村。2018年3月,受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派,刘霜到大名县前现城村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一年过去了,已经没有了初入村时的陌生、茫然,这里已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作为第一书记没有理由不努力
刚入村时,乡亲却对刘霜持怀疑态度:“来了个娇气的城市姑娘,能干啥?”起初,刘霜心里真的是七上八下,心里没谱,生活也不适应,加之村民的敬而远之,积攒下来的委屈,刘霜竟然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刘霜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为了开好头,取得村民的信任,她带领工作队员走家串户查找致贫原因,到老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家中促膝长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设。入村不到一个月,走访了1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制定了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刘霜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帮助乡亲办理残疾证和低保证,办理慢性病保险,积极为他们改造危房;乡亲种的大蒜、花生愁销路,刘霜积极与各方企业联系,从宣传推销、联系客户、到装车送货,全程参与;向村里80名儿童开展公益捐助、为贫困孩子准备过冬棉衣……扎实有效的帮扶无形中拉近了村民和驻村工作队的距离。乡亲们把刘霜和她的队员们当成了“自家人”,经常来驻地拉家常,有的不留名的给他们送烙饼、包子、花生大枣,村里爱好文艺的大妈把工作队编进了她的小调里……刘霜说,攻坚要攻心,用真情才能换回村民的认可。
用产业保障乡亲脱贫奔小康
4月初的一天,贫困户袁英民找刘霜聊家常,不到45岁的她比同龄人显得苍老很多。她丈夫患有尿毒症,本来的小康之家,一下子没有了收入来源,听她说到难处时,刘霜陪着她一起抹眼泪。“袁英民说,也想干点儿事,但要照顾家里的病人,没法出去,就盼着在家门口有活儿干。”袁英民的这番话,表明她有把日子过红火的心气儿,也代表了大部分村民的想法。如何让半劳力、弱劳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是事半功倍的好途径。刘霜与村里原有箱包加工厂达成协议,为其争取缝纫机和订货订单,优先雇佣贫困户人员,并积极争取县里微工厂项目。目前,村里原有微工厂和集体微工厂已初具规模,带动了周围五个村就业达120余人,每月平均收入2500左右,贫困户实现了无障碍就业、多形式增收。这一做法,曾被河北省电视台专题报道。另外,刘霜和“村两委”还进一步调整村里产业结构,建设蔬菜大棚,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实施股份制养殖项目......这些产业起来了,老百姓的钱包也就跟着鼓起来了。3年来,经过历任工作队持续帮扶,前现城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10户264人,降至4户13人,251人实现脱贫出列,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300元提高到2018年的5100元,实现全村整体出列。正可谓,增收先增业,用产业才能保障脱贫致富奔小康。
凝聚多方力量描绘美丽乡村
2018年7月中旬,一场大雨,村中的坑塘雨水漫过了旁边的小路,一片汪洋,村内更是泥泞不堪。看到村民推着车子吃力地前行,刘霜急忙上前帮一把:大姐,这是干什么去呀?
“去乡里买菜,这路泥的根本不能走,我们村要是也能像丽君小镇一样该多好!”这位大姐的抱怨没有错。前现成村作为全乡人口大村,有9条街道60多个胡同,村容村貌亟待治理。
面对集体零收入的现状,工作队在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帮扶资金的基础上,四处协调社会帮扶力量,努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刘霜动员全村党员群众,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对主街道和胡同进行硬化,对原有的坑塘、垃圾场进行彻底清理,并在上面建成两个广场,安装了路灯,对墙壁进行粉刷,并精心制作文化长廊,宣传画……在资金缺口大的情况下,刘霜带领工作队及村“两委”发挥群众积极性创造力,因地制宜,利用废旧砖头砌花墙,自己动手画部分墙壁画,种花种草搞绿化……全村有人出人,有物出物,出现了齐心协力打造美丽村庄的良好局面。有道是,脱贫要宜居,用多方力量才能描画美丽乡村。
新时代激发新作为,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就是要扎根在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成长,经受考验。刘霜说,2019年,我们将在村里实施精准扶贫脱贫“五项计划”:读书计划、健康计划、笑脸计划、种植计划、暖冬计划,继续在扶贫攻坚的路上攻城拔寨。
由于刘霜在扶贫工作中作出的突出成绩和优异表现,4月30日,在河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表彰会上刘霜荣获“河北青年五四奖章”,作为第二十二届“河北青年五四奖章”代表参加表彰会和座谈。据悉,刘霜是邯郸市两年来唯一获此殊荣人员。
(2018年河北共产党员网 河北扶贫工作通讯 原题 :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