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明12号”永远在路上
——记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扶贫医疗队
仇进忠 麻蒙蒙 翟新建
2017年复明12号新车接车仪式
邯郸市扶贫手术启动仪式上徐权升书记发言
2005年复明12号第一例手术病人苗国云手术成功
复明12号进村免费筛查白内障
复明12号紧张手术中
有一辆车,行程30多万公里跑遍了燕赵大地的55个贫困县区;有一帮人,用精益求精的医术让23605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有一种精神,15年如一日践行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初心。这,就是被老百姓誉为“光明使者”的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复明12号”流动扶贫医疗队。
“复明12号”开启医疗扶贫新模式
“复明12号”是一台流动的白内障手术车,是2005年由亚洲防盲基金会通过全国妇联捐赠给河北省妇联,由河北省妇联会同原河北省卫生厅(省卫健委)联合启动的医疗扶贫项目。
这台手术车配备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白内障治疗设备,谁能承担起这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艰巨又光荣的任务?原卫生厅领导权衡再三,最后敲定给了省直第一门诊部。
在全省医疗系统,规模庞大、人财物实力雄厚的“三甲”医院林立,为何把“复明12号”交给一个仅有百余人的小小门诊部?门诊部党总支书记徐全升解开了记者的疑问。他介绍说,门诊部虽然规模小、人手少,但在治疗白内障疾病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干部群众中有良好口碑。第一门诊部成立于1949年,开始主要诊治一些常见病,由于服务对象中退休老同志居多,而老年患者中白内障又是多发病,随着门诊部发展和广大患者需要,2000年,门诊部成立了白内障专科。白内障科第一任主任由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的著名白内障治疗专家、教授刘哲峰担任。在刘哲峰主任带领下,白内障科在短短几年里成功为省内外患者做复明手术数千例,手术量远超一些大医院。因此,“复明12号”落户省直第一门诊部顺理成章。而“复明12号”的名称,则是由于这个项目在全国各地均有开展,河北的排序刚好是12号。
2005年10月,时任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的臧胜业代表河北省从捐赠方手中接过“复明12号”手术车的钥匙。在启动仪式上,门诊部领导和医护人员郑重承若,牢记白衣天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一定要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
岁月如歌。“复明12号”团队的医护人员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用他们精湛的医术和赤子之心,为生活在痛苦中成千上万的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给一个个无助的贫困家庭带来了新生活的希望。
全心全意,为了贫困患者重见光明
“我到现在还常跟孩子们说呢,他们不光救了我的人,也救了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他们免费帮我治病,我们自己可治不起,我永远都感谢他们!......”12月5日,记者通过病历档案联系采访了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农村妇女刘金娥,虽然8年过去了,提起白内障复明手术,她依然十分感激。
刘金娥因患红斑狼疮长期大量服用激素类药物,两眼又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几乎导致双目失明。当时仅有43岁的刘金娥,为治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背上了30多万元的债务,本来很能干的她生活都不能自理了,成了家里的“累赘”,为照顾她丈夫不能正常打工,上中学的大女儿不得不中途辍学,她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2011年夏天,“复明12号”医疗扶贫车开进了丰宁,家人搀扶着把她送上了手术车。第二天,当她揭开纱布的时候,五彩缤纷的世界又重现在她的眼前。第二年,刘金娥又免费做了另一只眼睛的复明手术。如今,刘金娥的眼睛一直保持着0.7的良好视力,多年的慢性病也大为好转稳定下来,她在家操持着家务,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家里摆脱了因病致贫的困境,她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共产党又派医疗队给咱们治病来了!”当得知扶贫医疗队下乡,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的消息传开,有的老乡激动万分,奔走相告。“在老乡们眼里,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护士,也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办公室主任、领队牛士河感慨地说。
2018年7月,家住张家口沽源县光明村74岁的李文德和79岁的哥哥兄弟俩,双双做了白内障复明术。李文德老汉说:“要不是省里派医疗队来给我们治病,我们就不看了,看不起呀。”
像李文德兄弟这样受惠于“复明12号”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由于基层医疗条件落后,很多贫困县区医疗机构无法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贫困群众去大城市医院治疗又没有经济条件,许多白内障患者都放弃了治疗或从未想过去治疗,患了病就“一摸黑”到死。
“复明12号”手术项目开展的最初几年,治疗费没有全部免费,患者要交600元材料费,虽然这已经是补贴后最低的收费了,但还是有人交不起。从2009年起,贫困户白内障手术费用实行了全部免费,这让老百姓非常满意。“复明12号”流动手术专家、72岁的老主任刘哲峰说:“一般正规医院做一例白内障手术需花费5000多元,很多贫困手术患者交不起费用,只好一年一年拖下去。”有一个情景让刘哲峰深刻难忘,那是在万全县,有一位老大娘来做手术,从怀里窸窸窣窣摸出一个小布包,老人黑瘦的手指把布包一层一层剥开,里面都是1元、5元、10元的零钱……看到这一幕,让老刘十分心酸。刘哲峰主任2009年就退休了,但他仍然把参加医疗队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坚持每年都随医疗车下乡,他和队员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用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贫困患解除身心痛苦。
刘哲峰、刘晨瑶等主刀医生,无论在门诊部还是在医疗队都是权威和主力。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他们不间断地学习、探索、实践,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针对患者不同病因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对技术精益求精,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全部流程都在“复明12号”流动手术车上进行,因此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也要求非常精细,患者大都有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对各种意外情况都要及时处置,给手术增加了一定难度,有时还要承担巨大的医疗风险。但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强烈治疗愿望,他们义无反顾。十几年来,他们用情用心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富有自己特色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这些年,医疗队不断总结在流动手术车上开展白内障手术的经验,先后发表4篇论文,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从2005年“复明12号”流动手术车启动至今,医疗队成功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两万多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后遗症和医疗事故。经过他们复明手术的患者,第二天就可以去掉纱布,大部分患者视力能恢复到0.6-0.8,部分患者术后视力达到1.0。同时,15年间扶贫医疗队为贫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达5900多万元。良好的治疗效果,让贫困群众更加信赖这些“省里派来的专家”。有的人先做了一只眼,还等着第二年医疗队来了做另一只眼,一是为了省钱,二是信任他们的医术。
不忘初心,一个爱心接力的团队
扶贫医疗队里有3名医生、5名护士、3名司机、1名领队12人组成,恰与“复明12号”流动手术车名称巧合。十多年来尽管人员不断调整变动,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为民服务的精神和情怀始终如一。这是一支有责任感、有凝聚力、有奉献精神的团队。
第一门诊部党总支书记徐全升努力当好“领头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医疗队大力支持,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每一个队员。医疗队每年下乡,一走就是3个月的时间,尽力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有时他亲自带队出征。为进一步加强医疗队思想作风建设,他还提议在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办公室主任、共产党员牛士河多次担任扶贫医疗队领队,他以做好服务为荣。每年,他都提前与医疗队要下乡的县乡医院、妇联等部门联系,协调合作单位做好白内障患者的筛查工作。每到一处,跑前跑后,负责医疗队的吃、住、行等保障工作。他说,“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医生们做起手术就停不下来,许多百姓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了,强烈要求做手术,有的老乡还给我们下跪。面对这些,我们无法拒绝,最多时一天要做40台手术,做到晚上8、9点钟,一天下来大家精疲力尽,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一次,他们从万全县转移到崇礼县,做了一天手术,时间已经很晚,大家又累又饿。但有位万全县的患者又紧追到了崇礼县,家属再三恳请做手术,他们围在手术车旁就是不肯走,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大家问主任咋办?主任说:“做!”。
医生刘晨瑶是刘哲峰的女儿,她从父亲那里不仅学到了过硬的技术,而且继承了父亲的敬业精神。如今,已经担任白内障科主任的刘晨瑶,在医疗队已经是技术权威。刘哲峰和女儿被大家称为“复明12号”扶贫战场的“父子兵”。同事们记得,2010年,刘晨瑶已怀孕六七个月,可她不顾路途遥远颠簸,依然踏上了“复明12号”流动手术车。这一年,她们连续奔波了18个县区。如今,刘晨瑶已经当了两个孩子的妈妈,而她的两个孩子都曾在肚子里跟她一起参与了医疗队。
每年6、7、8三个月,是“复明12号”流动手术车下乡的最佳时期。期间,队员们家里的老人、孩子、家务事全都顾不上,都推给家人处理。那年,护士长王迎炜的儿子正面临高考,很需要她的关心照顾,但她二话没说,愉快地参加了医疗队,她只能在工作间隙通过电话表达对孩子的一点母爱。
12个医疗队员分工协作,有的身兼数职,但没有一个替补。有一年在张北县,护士李欣的慢性阑尾炎发作了,她忍着剧痛咬牙坚持着给患者做完手术。下了手术台,同事们在奔驰的车上给她输上了液。有人劝她去当地医院手术治疗,她摇摇头:“那么多人等着,我没时间。”连续几天,她坚持晚上输液白天继续工作。兼职后勤保障的3名司机,常常连夜赶路,有些边远地区的路不好走,车陷进坑里,大家就一起下来推车前进。医疗队里的几个护士都是独生女,是家里的“宝贝疙瘩”。下乡后,她们住最便宜的招待所,吃农家粗茶淡饭,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爱美的她们有时几天也洗不上澡,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打“退堂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复明12号”扶贫医疗队员们,十几年来默默坚守着自己的一份责任、奉献着一颗爱心,他们不忘初心使命,秉承精医厚德、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万个贫困患者的心田,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光明使者”。
( 仇进忠 翟新建 麻蒙蒙 原发2019年12月河北共产党员网 、《河北扶贫工作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