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刘家窑巨变!
2021-04-20 19:19:17
  • 0
  • 0
  • 1


南刘家窑巨变

——河北省科协驻怀安县南刘家窑村工作队帮扶纪实

仇进忠

张家口市怀安县南刘家窑村,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60人的小山村,坐落于海拔1000多米的白云山西麓,村南村北均有黄土丘岗地拱卫,是丘陵山区贫困村的典型代表。2016年,省科协扶贫工作队进驻南刘家窑以来,带领干部群众因地制宜“挖穷根”谋富路,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彻底摘掉了贫困帽。

(一)

南刘家窑村只有一条不足3米宽的出村路,路窄坡陡交通极为不便,来往车辆都错不开,且无任何防护措施,存在很大交通安全隐患,其它村内道路全部为土路坡道,高低不平,遇雨雪天气泥泞不堪。全村1155亩耕地,具备水浇条件的仅有160亩,耕作方式原始,基本靠天吃饭。村里基础建设非常落后,没有垃圾处理、医疗卫生、商业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

如今,这一切都变了模样。

2018年春,省科协新一轮工作队进村后,积极争取县、乡党委和政府支持,筹措资金重修了1000多米的进村路,道路由原来的3米加宽到5米,深沟险坡路段加装了400米的安全护栏。对村内主要街道实施了硬化,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工作队和村“两委”,按照规划先后修建了5个蓄水量为2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输水管网1.12万米,使全村所有耕地都具备了灌溉条件,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

2019年1月12日,南刘家窑村委会议室热闹起来。贫困户王俊杰老人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完自己的名字,就领到了第一年1515元的土地流转费。老人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地不用我种就有收入了。”王俊杰今年71岁,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种地还是有些吃力,加之收成不多,多半地往往撂荒。全村像王俊杰这样由于劳动能力不足土地撂荒的农户就有30多户,且多数是贫困户。这次全村实现土地流转500多亩,撂荒地被重新耕种。来村承包土地的种粮能手刘满军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费加上农户的务工收入,每年可为村民带来10万元的收入。

其实,两年前刘满军就来村里考察过,当时村里村外道路狭窄不平,拖拉机开不过去,耕地浇不上水,他不敢投资。他说:“现在好了,进村的马路宽了,村里的路硬化了,地里建了蓄水池,还埋好了管道,到这里投资我心里踏实了。”

第一书记田建超给村民介绍新购置的农机具

(二)

南刘家窑村常住人口普遍老化,平均年龄达63岁,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仅有十几个人,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严重“空心化”。

在这样一个贫困村发展致富产业,难度可想而知。

为实现南刘家窑村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高质量脱贫,驻村工作队和县、乡有关部门在产业发展上下了不少工夫。2018年,工作队先后邀请省内谷子专家赵治海,食用菌专家梁希才,中国薯网的马铃薯、文冠果专家薛红星等到村里考察指导脱贫产业,先后谋划和启动了羊肚菌项目、柴鸡养殖项目、棚室大樱桃项目,尽管效果都不很理想,但始终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购置农业机械改善生产条件。工作队积极争取扶贫资金支持,为村里购置了马铃薯播种机、培土机、杀秧机、收获机,加上前任工作队购置的拖拉机、旋耕机、运输车,为大大改善了群众春种夏管秋收的生产条件。两年来,驻村第一书记田建超和村支部书记充当农机手,免费为群众旋耕土地600亩,大大减轻了村民生产成本。

发展光伏电站增加贫困户收入。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建成了300千瓦分布式村级光伏电站,13名贫困群众通过公益岗就业,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无劳动能力的15名贫困群众每人每年享受3000元生活补贴,同时每年还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余元。

建设米面加工厂谋划长远发展。2018年,工作队为村里申请配备安装了米面加工厂专用变压器,请加工设备厂家技术人员现场调试指导,当年11月8日正式开机运营,每小时加工能力400公斤,为村里大力发展小米产业,增加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

特色种植、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扶持特色种植产业,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为促进种植和牲畜养殖品种改良,工作队经多方考察先后引进了张杂谷13号、冀张薯12号、郑商薯和红羽380鸡苗、杜波种羊。如今,张杂谷13号和郑商薯已经成为南刘家窑农业种植当家品种,红羽380鸡和杜波种羊也成为村民庭院养殖产业的一大亮点。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注册成立了怀安县协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民种养殖业提供技术、管理、采购、销售、咨询等服务,提高了群众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

第一书记田建超看望孤寡老人陈义先

(三)

村级党组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力量。为了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田建超认真履行党建帮带职责,协助县乡党委全面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积极协助县乡党委做好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南刘家窑村首次实现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增强了班子的团结和凝聚力、影响力。选举工作严格民主程序,群众选举动员、候选人思想交流、竞选承诺等工作到位,选出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为帮助提高村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带领村“两委”干部先后到西柏坡纪念馆、正定县塔元庄、北京韩村河、怀来县等先进村镇学习考察,并组织“两委”干部联系实际谈体会、找差距、定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干事创业的事业心、责任感。

为加强党建阵地建设,改善了“两委”办公条件,工作队协调资金翻新了办公用房,扩大党员活动室,增加了电脑、打印复印设备,安装了固定电话和宽带。

工作队注重对“两委”班子进行传帮带,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素质和能力,使党和政府的扶贫脱贫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两年多来,村里为贫困户增设公益岗位17个,22户及时获得良种种植补贴,为所有贫困户办理了医疗和养老保险,为19户村民申请了临时救助,协助13人办理了慢性病证。在互助幸福院项目拆迁、自来水抢修、防汛防洪、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

南刘家窑村有户籍人口1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62人。工作队驻村时,全村仅有1户人家住砖瓦房,其它全是传统碹窑,而且大多数碹窑年代久远、风剥雨蚀,有的墙体变形、窑顶开裂,经鉴定已全部属于危窑。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成为实现如期脱贫的难题。

为彻底改变南刘家窑村民的居住环境,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谋划实施了“互助幸福院”工程。在县、乡政府大力支持下,2018年,占地8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南刘家窑“互助幸福院”立项,当年顺利完成了项目用地拆迁工作,平整了场地。经过近一年建设,2019年10月,“互助幸福院”46 间新房全部竣工。为让村民顺利入住,工作队协调派出单位投入20余万元,为“互助幸福院”化粪池铺设了排污管道,为各家各户统一配置了晾衣架、纱窗门、碗柜、窗帘、棉门帘床上四件套等设施,入冬前村民们顺利乔迁新居。新民居炉灶、卫生间、太阳能、地下室、储物间、门卫房等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全村34户常住人口全部搬出土窑洞,居住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群众有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村民们说,我们没有想到的,工作队都想到了、办好了。

(四)

2019年元旦刚过,省科协机关几十名党员干部就来到南刘家窑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次来村帮扶,省科协党组都对帮扶责任人提出针对性要求,“带着感情去,带着成效回”。省科协机关22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带40户贫困户,他们定期入户走访,帮助解决贫困户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纪雷率先垂范,多次到村调研指导工作,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他针对村里老乡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情况,协调组织6名医学专家进村义诊,为村民们带去了价值8000多元的免费药品,受惠群众十分感激。

工作队强化扶贫政策宣传,制作宣传展板,印制政策明白纸,随时接受群众咨询。随时看望慰问患病群众,帮助群众春种秋收,为群众提供应急用车,与群众一起修路、扫雪,为独居患病老人配发血压仪等。为了群众安全过冬,筹集资金先后为全村贫困户和常驻村民每家购买厚棉被、厚门帘、大白菜等,还给每人定做一件羽绒服,群众暖身又暖心。

工作队结合互助幸福院建设,加强整村绿化美化,在街道两旁、广场和村民旧院栽植新疆杨480棵,国槐180棵,金叶榆80棵,小金红800株;为村里建设了高标准卫生室;新建了600平方米文体活动广场,安装健身器材14件;新建了小超市;保洁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设置了垃圾箱,购置了小铲车,派专人管理清运;制定了南刘家窑《村规民约》;开展了美丽庭院、美丽家庭创建评比活动。

两年多来,南刘家窑小村巨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大为改善,2019年全村实现了脱贫摘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河北扶贫工作通讯》2020年第5期)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