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新中国体育精神
忠言 /文
毛泽东思想是人类发展的指路明灯,他的体育思想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性的光辉。毛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不仅自己注重体育锻炼,而且十分关心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和民族兴旺,塑造了新中国的体育精神。
一是,阐明了体育运动的真正要义。早在1917年,毛主席就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体育之研究》的论文。他认为,体育是一种“养生之道”,根本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他根据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认为健康身体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后来,他把这一思想延伸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主张,在体育锻炼中“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毛主席更是身体力行,常年坚持体育锻炼,青少年时期就喜欢爬山、游泳、冷水浴等,并把到大江大河里“中流击水”“闲庭信步“写进了诗篇。
二是把体育事业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大棋局。在《体育之研究》中,毛主席对当时的“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对国人“驯良儒弱”深感担忧。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极其重要位置。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毛主席题词祝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他把体育事业与国家发展、民族兴旺国策紧密结合,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遍布城乡,推动了各民族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乒乓球、篮球、游泳、跳水、举重、射击、体操、武木、摔跤,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能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与毛泽东时代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密不可分。那时候,校校有乒乓球台,村村有篮球场,各单位有运动队,包括足球运动也十分兴旺,当时的国足战绩非凡。
三是把体育锻炼列入教育方针造福后代。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就写信给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肯定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导方针。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曾形象地把身体比喻为“车”和“房”,它是容纳“知识”和“道德”的载体。1957年,毛主席再次强调:“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担心“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如果对青少年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现在看来,毛主席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视,是多么的深邃与高远。
四是体育活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过程。在毛主席看来,体育健身不是为了“出风头、争名利”夺金标,为比赛而比赛。1964年,毛主席来湖北武汉调研。期间,他身边的8341部队一中队与东湖警卫连进行篮球比赛,8341一中队连续赢了两场比赛。观赛的毛主席并没有为他们喝彩,而是说:“打球也要讲友谊嘛,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此,“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传播开来。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办。赛前,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国乒乓球代表队时,正式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世乒赛上,中美两国乒乓球队进行了隔绝20余年后的首次接触,促进了中美关系的解冻。小球儿转动了地球。此后,中美乒乓球队实现了互访,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进程。
毛泽东时代,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相互了解、增进团结、加深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展示人们精神风貌的舞台。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真正享受到了健康、愉悦和快乐。在毛泽东时代,从1949年的人均寿命35岁增加到了70年代中期的65岁。
毛主席的体育思想和实践,证明了——
一个不为金钱,只为人民健康的体育是可行的:
一个不为商业资本,只为大众参与的体育是可行的:
一个不为职业谋生,只为生活更美好的体育是可行的:
一个不为名利和金牌,只为开心快乐的体育是可行的;
总之,一个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是可行的!(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