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极防卫的误区——“路虎女”打人事件有感
仇进忠 /文
青岛“路虎女”王某逆行打人事件,成为社会热议焦点。不少人对被打的林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表示赞赏,其退伍军人身份更是引发广泛关注。
对于此事,谈谈个人观点。林某正常行驶,即便未给逆行的王某让行,也未违法,属正常合理。反观“路虎女”王某,逆行且动手打人,事实清晰,她理应受法律惩处与道德批判。当下林某对警方处罚不满继续讨说法,舆论也多声援他。
我身为退役军人,虽同情林某遭遇,但对其做法不敢苟同。暂且不提其退伍军人身份,即便普通民众,面对明知逆行违规且无理动手的不法行为,在有能力制止或躲避时却选择被动挨打,“装孙子”充弱势,这种行为让人困惑。从积极角度看,或许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反映出其在担当方面的欠缺。若从退伍军人身份看,更应挺身而出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然而他在面对不法行为时却选择了一味隐忍的方式,事后才去争取说法,这或许反映出的是一种复杂的病态心理和价值取向。
不妨举一反三。倘若持刀歹徒欲强暴女子,女子难道应乖乖顺从?旁观者难道要喊“不要反抗”,眼睁睁看女子被糟蹋,事后再讨说法?再设想,若边防军人面对敌人的入侵,片面理解和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死守“绝不开第一枪”,甚至敌人开了第一枪后也不敢开第二枪,还要寄望国际法庭去评判吗?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底线,理应遵守,但并不意味着在不法侵害面前一味忍让退缩。林某的行为看似守法,实则纵容不法行为。
林某的被动防卫行为传递消极信号,可能影响更多人面对不法行为时选择沉默,长此以往,社会正义难以及时有效维护。从民族精神角度看,一个连自身权益都不敢捍卫的人,怎能期望他在国家和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一个贪生怕死、毫无血性的民族,也难以赢得世人尊重。
我们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但绝不是在不法行为面前懦弱逃避。每个人都应在法律框架内,展现出应有的勇气与担当,这不仅是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更是对社会正义和民族尊严的捍卫。在这起‘路虎女’打人事件中,如果林某起初能积极防卫,据理力争,依法制止侵害行为,事件或许就不会演变到如此严重程度。只有每个人都秉持正确态度,不亢不卑,类似事件才会减少,社会环境才会真正和谐。(2024年9月5日)